目前隨著中國電動車行業日漸成熟,行業開始由高速發展階段逐漸進入整合發展階段。國內的一些頭部企業已經開始積極布局海外基地,拓展國際市場渠道,以此謀求更大的競爭優勢。
我國電動自行車出口量這些年一直呈現上漲趨勢。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總出口量約180萬輛,出口總額為7.9億美元。隨著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電動自行車認識的加深,電動自行車的行業前景也是被國際市場所看好,“電動出行”已然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課題。
文化相近、市場情況類似的東南亞地區成為中國電動車頭部企業海外市場拓展的重心。那么有哪些因素促使電動車企業布局東南亞呢?
1.交通出行方面
東南亞人口較多,消費水平較低,交通環境也比較復雜,非常適合電動車的使用,當地消費者也適應了電動車這樣的出行方式。另外東南亞一些國家也開始走中國禁摩的路子,引導市民電動出行,這樣就為東南亞市場的擴大有了十足的政策支持。
2.勞動力成本
這個確實是最主要的因素。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本也在上升,這將極大的壓縮他們的利潤空間。因此這些企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中國大陸地區相比,越南、老撾柬埔寨的勞動力成本只有中國的1/2—1/3乃至更低。
3.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是企業的另一項重要支出。那些轉移到東南亞的企業主要是來自于廣東、浙江、江蘇等地。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同時土地成本也較高。一畝工業用地動輒好幾百萬,對于那些占地需要幾十畝上百畝的工廠來說,土地支出成本非常沉重。而那些東南亞國家土地價格非常低廉,甚至為了吸引這些外資企業前期投資,降低土地租金。
4.貿易摩擦
中國與一些經濟大國存在的貿易摩擦,也是造成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出來的商品,大部分是出口到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他們在商品出口時,特別害怕出現貿易摩擦。而近幾年,中國和美國、歐洲發生一些貿易摩擦。這些國家動輒對中國的商品征收反傾銷稅,讓行業的競爭力盡失,出口量也銳減。于是,他們就會轉移到東南亞那些與歐美沒有貿易摩擦的國家。
作為最早投入且持續投入電動出行的中國,在技術和生產端都有巨大的優勢,中國品牌全球化是必然趨勢,應該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近日,雅迪越南電動車生產基地正式投產,該基地集生產、倉儲功能于一體。雅迪先落戶越南,再輻射東南亞,走向全球的戰略之路值得稱贊;臺鈴日前以“聯合國電動出行合作伙伴”身份,正式向菲律賓郵政公司交付了首批定制的電動車產品,另外臺鈴集團在越南啟動了電動車出行方式推廣項目試點。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電動車無論從質量上還是品質方面都是有口皆碑的,加上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應抓住機遇,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將中國的技術推向國際。所以中國電動車頭部企業進軍東南亞,拉開全球化發展的序幕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