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于7月結束后,央視曾連續通報的50多起典型案例,評論稱“,“假裝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現象變本加厲、觸目驚心”。對此環保部也馬上做出回應,一場出動1.8萬人次、歷時10個月、執行21輪次、覆蓋28核心城市(輻射長三角、京津、山東半島)的大規模環保督查即將拉開序幕!
本輪環保督查將于8月20日正式啟動!小編現將此次督查時間、督查內容給各位老板梳理一下,有時間的一定要看,沒時間也要看,響鼓不用重錘,長點心,千萬別躺槍!!
督查目標和主要任務
本次強化督查從2018年6月11日開始,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生態環境部將對“2+26”城市總體預計安排390個左右的督查組,預計督查共動用約1.8萬人(次)。這次督查的重點任務是:“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情況,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首次提出“刑責治污、公安介入”的治污方針。
在本輪督查過程中,將結合環保督察回頭看,對各地的環境違法企業、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重拳打擊‘一刀切’懶政、惰政行為和督察整改中的消極應付和疏于擔當,以及亂監管、軟監管、瞎治理等問題,扎扎實實推動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電動車企業將遭遇沖擊
去年環保督查的力度依然歷歷在目,數十家企業因為環保手續不全遭到嚴查、重罰而倒閉,整個電動車行業產能更是面臨嚴峻挑戰,原材料價格飛速上漲,企業可謂苦不堪言。尤其是浙江、江蘇地區,電動車及配套企業由于環保督查事出突然,大部分企業準備不足,停工、停產者不計其數。據環保部數據統計,去年僅江蘇地區因環保問題而開出的發單就近2.4億元。
有了去年的教訓,相信本次環保督查不會對電動車行業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但企業仍要做好相關準備,查一查環評手續、環保稅、污染檢測設備、環保應急預案、環保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沒有疏漏,千萬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