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青睞 紛至沓來
在歐美,電動自行車一般被稱為E-Bike。標準的電動自行車有別于國內外賣小哥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坐騎——電動摩托車。它的外觀和普通自行車差異不大,精巧簡潔的設計,增加了鋰電助力系統,起到輔助作用,幫助減輕腳踏力道,續航力可達80-100km。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標委修訂發布了新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今年4月15日正式實施。新國標對國內電動自行車的多項指標作了較大調整,與歐美接軌:最高時速由20公里提高到25公里;強化了騎行能力要求,必須具有腳踏騎行功能。從多方面堅持電動自行車的非機動車屬性。
相較全球汽車業迎來銷售寒冬,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說,2018年中國電動自行車出口達到187.7萬輛,同比增長10.4%,歐洲部分國家電動自行車的銷量甚至已經超過了傳統自行車。
汽車巨頭通用和寶馬,在尋找企業紓困之路上,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動自行車品牌。
今年二季度,通用汽車在歐洲市場推出名為“Ariv”的電動自行車。據報道,這款車分為小型和折疊型兩種車型,最高時速達25公里/小時,售價在3000歐元左右。
面對汽車巨頭的殺入,傳統自行車企業絲毫不敢懈怠。捷安特營運長陳桂耀告訴記者,通過充分調研歐美市場,公司認為電動自行車在今后出行和運動休閑市場有著巨大潛力,捷安特已經加足馬力備戰市場。
歐洲傳統騎行賽事開始接納
自行車運動作為現代奧運會最古老的運動項目之一,自1896年首屆奧運會就被列入正式比賽。目前擁有場地、公路、山地車、小輪車4個分項,男、女共18個小項的比賽,是不折不扣的奪金大戶。
但近年,傳統自行車賽事的觀賽人數持續低迷,而電動自行車則成為競技性自行車騎行的興趣點和爭議點。
科技在飛速發展,體育運動也在飛躍式進步。縱觀體育運動的場地和設備器材的不斷變化,科學技術對于體育的影響可見一斑。作為現代體育發源地的歐洲,身段也一向柔軟,不停適應新形勢下的新挑戰。
歐洲自行車聯盟(UEC)通過在官方比賽中增加獨立于其他競技性比賽的電動自行車賽來開創新局面。2018年,UEC官方宣布,2019年將舉辦一場正式的電動自行車競賽。
這個被稱為“UEC Formula E-Bike”的新分類賽事將包括電動公路自行車和電動山地自行車兩個類別。UEC主席對此解釋:自行車運動正在經歷一個徹底改變的時期,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必須獲得盡可能多的愛好者、運動員和更多的關注人群。
其實,作為世界三大頂級公路自行車賽之一的環意大利自行車賽,就率先勇敢“吃了螃蟹”。2018年5月,環意主辦方推出使用電動公路自行車進行的18場比賽。比賽從西西里島開始,終點設在羅馬斗獸場前,耗時接近20天。
當然,電動自行車參與競賽被一些騎行愛好者指責為“類興奮劑作弊”。UEC表示仍然需要進一步制定監管細節,例如最高時速將控制在多少和采用何種電氣輔助裝置(比如踏板與油門)是被允許的。賽事管理委員會正在與工程師和電動自行車制造商進行討論,怎樣才能最好地去管理這個全新的自行車賽類別。
騎行運動電動化或是趨勢
電動自行車競賽是否稱得上是體育賽事?雖然目前還存在一定爭議。但如果研究激情四射的摩托車運動發展歷程,就能理解這類質疑其實是多余的。
有百年歷史的摩托車運動完全起源于自行車競賽。1901年,有人突發奇想給自行車安裝了引擎,于是誕生了摩托車。在美國,正式的摩托車競速賽誕生在自行車木制賽車場:好事者將原先作為自行車前導車的摩托車集合起來,臨時攢了場比賽,一炮打響。就在這個時期,自行車選手出身的韓迪斯,轉型成立了至今仍名聲顯赫的印第安摩托公司。
國內最大的騎行戶外運動服務平臺,行者CEO蔣旻宸表示,電動自行車進入騎行運動是一種大趨勢,如何真正進入競技層面還有待觀察,但其省時省力兼具運動休閑的屬性,確實會吸引更廣闊的人群參與騎行運動。
據2017年德國電動自行車需求調查顯示,用戶購買電動自行車主要目的是:更好探索風景;騎游更遠而較少出汗和不疲憊;達到運動目的。
磐勢體育創始人潘子祺告訴記者,歐美龐大的騎行人群比較享受路上的樂趣,喜歡更舒適地親近大自然,電動自行車在發達國家銷量逐年增長,除了日常通勤需求,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這種運動休閑趨勢,“國內騎行人群和路跑人群,目前還處于‘找虐’階段。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會逐步過渡到一邊享受運動一邊享受生活。電動自行車的普及或許會推動騎行運動內生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