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禁忌:一哄而上搞推銷
這個問題往往發生在顧客剛剛登門的時候,銷售人員都希望能成功地把摩托車賣出去,有些時候就表現的過于急切。在客戶剛一出現時就著急著圍上去推銷,以為這樣能最快、最有效率地贏得顧客關注、完成銷售任務。其實不然,顧客甫一進店,還需要跟銷售有一個熟悉的過程,通過一來一往的交流表達自己的購買需求,銷售人員先入為主往往會引起消費者反感,循序漸進才算是銷售的好開端。
第二禁忌:二話不說上產品
摩托車銷售人員的確認識到了交流的重要性,但全程只圍繞著產品談,完全沒有給顧客一絲賓至如歸的感覺。融洽的氛圍對于銷售摩托車是有極大幫助的。當顧客感覺到被關心時更容易推銷成功。這一點要改進很容易。比如下雨天,顧客進門時及時為他遞去紙巾擦掉雨水;主動詢問客人手機是否需要充電;為顧客提供茶水解渴等等。往往只是這些小小的舉動就能讓人放下防備,從而使摩托車銷售在很好地氛圍中進行。
第三禁忌:一門心思賣高價
不關注顧客的實際需求,只推薦利潤高的車型。無可避免的,不同車型的摩托車存在著利潤差。但為了高業績就無視客戶的需求無異于殺雞取卵。比如向進城務工者推薦價格高昂、功能繁瑣的摩托車就是不切實際的。不論顧客懂不懂行,這種“明目張膽的”利益至上的行為是贏不了消費者,做不了長久買賣的。
第四禁忌:紙上談兵裝內行
自說自話、背書式推銷。所謂背書式推銷,就是將產品介紹里的各種術語、名詞一股腦報給顧客聽,也不管顧客懂不懂,甚至是銷售人員自已也不懂。一旦顧客提出疑問,這種“裝內行”的行為就瞬間被拆穿,這下就算這款摩托車再優質,顧客肯定也不會信了。所以,做摩托車銷售一定要了解行業、了解產品、了解這個群體普遍存在的用車問題,千萬不要裝內行。
第五禁忌:消極被動擺臭臉
與自說自話相對的是消極被動。只要顧客不問,我就不主動說;就算顧客問了,我也是能有多簡短就說得多簡短。試問這么一副“擺臭臉”的模樣,怎么還會有顧客甘愿掏幾千塊錢來買的摩托車呢?無論什么行業,對銷售而言,熱情相待永遠不會錯。
第六禁忌:坑到一個是一個
做“一錘子”買賣。永遠只想著能賣出一部車算一部車,賣出去的我就不管了。但其實賣摩托車口碑很重要,還有后續的保養維修服務,銷售人員與顧客的關系不會在顧客交完錢之后完結,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出門之后他影響著你的口碑,這就意味著“一錘子買賣”絕對做不得。在推銷摩托車時,除了強調摩托車本身的性能外,還得回答顧客對于“保修”問題的疑問,打消顧客對于保修的疑慮才能提高銷售量。
第七禁忌:一知半解拎不清
不了解在售的摩托車。銷售是你來我往的過程,絕不是簡單的你推銷、我買。來店的消費者無疑需要反復比較考量才能做出購買決定。這意味著他們會對多款摩托車提出許多問題,諸如性能、售價、短板、保修等問題,如果銷售人員自己都解釋不清楚,含糊其辭、支支吾吾,那消費者最后肯定是不會購買這款摩托車的。
第八禁忌:政策法規犯糊涂
除了需要了解摩托車外,銷售人員還時常忽視對當地摩托車政策的了解。今年三月,深圳“禁摩禁電”風云余波猶在,但其實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禁摩的,各地的摩托車政策各有不同,但消費者往往并不了解。在消費者進店選購摩托車時,銷售人員有必要向其解釋本地摩托車政策,比如說如何上牌、是否存在禁行限行區域和時段等。
第九禁忌:放手不管失良機
任由顧客自己選購摩托車。摩托車現如今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還是實用型大于娛樂性,具體性能、技術是需要專門人員介紹的。任由顧客自己選購多半是無法實現銷售的。就算在顧客表明“我自己看看就好”時,銷售人員都應該跟隨左右,在顧客對一款車表現出興趣時能馬上對其作介紹。
第十禁忌:真假需求要分清
陷入銷售常見的“陷阱”中。例如消費者向銷售人員提出的問題一般分為“真性”和“假性”。詢問發動機這是真性問題,需要得到切實的回答。但類似“能不能再便宜點”這樣的問題就是假性問題,很多人只是在購物時習慣問出這個問題,銷售人員可以不必給予回答,而應轉而大力推薦這款摩托車,因勢利導,引導消費者關注摩托車的使用價值。“雖然這輛車比您理想價位高,但它是出了名的質量好、安全性高,返修率低了,這性價比就上去了。再說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嘛。利用這樣的引導就能有效躲避掉銷售過程中的“陷阱”。